化学式:C₃H₆O₂(CH₃CH₂COOH)
分子量:74.08 g/mol
外观:无色透明液体,具有刺激性酸味。
沸点:141.2°C
熔点:-21°C
溶解性:易溶于水、乙醇、乙醚等有机溶剂。
pKa:4.88(弱酸性,比乙酸略强)。
石油化工途径:通过乙烯羰基化合成丙醛,再氧化制得。
生物发酵法:利用微生物(如丙酸杆菌)发酵糖类或木质纤维素,环保但成本较高。
食品防腐剂(占比约50%):
用于面包、糕点等烘焙食品,抑制霉菌和细菌(通常以丙酸钠/钙形式添加)。
纯度要求:食品级≥99.5%,需符合FDA、GB 2760等标准,重金属(如铅≤5ppm)、砷≤3ppm。
饲料添加剂:
防止饲料霉变,需确保无毒性杂质(如甲醇、醛类残留)。
工业用途:
合成丙酸酯类(如丙酸甲酯、丙酸乙酯),用作香料、溶剂。
制药中间体:生产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)和除草剂(2,4-D丙酸酯)。
塑料增塑剂:部分PVC制品中添加丙酸酯改善柔韧性。
工业级:纯度≥95%,含少量水分、丙醛等,用于非食品/医药领域。
食品/医药级:纯度≥99.5%,严格控制杂质。
高纯电子级:用于半导体清洗,纯度≥99.99%,金属离子含量≤1ppb。
腐蚀性:接触皮肤/眼睛可引起灼伤(pH≈2.5)。
吸入风险:蒸气刺激呼吸道,高浓度导致肺水肿。
环境毒性:对水生生物有害(LC50鱼类≈300mg/L)。
个人防护:耐酸手套(如丁基橡胶)、护目镜、防毒面具(高于IDLH浓度时)。
储存条件:避光、密封,与氧化剂(如硝酸)隔离,使用塑料或不锈钢容器。
泄漏处理:用碱(如碳酸钠)中和,吸附材料(如硅藻土)清理。
法规合规:
中国《危险化学品目录》(2015):列为第8类腐蚀品。